赓续农耕文明 培育乡土文化

2023-04-28 10:47:00


(资料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文明乡风引领和美乡村,同时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为产业振兴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四川兴文苗族花山节上,芦笙悠扬迎客来,载歌载舞“踩花山”;河北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好看的面花里,揉进了浓浓乡愁;湖北枝江同心花海农民运动会上,独轮运瓜、车水抗旱、池塘抓鱼,一项项农耕竞技比赛妙趣横生……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这个春天的乡村沃野异彩纷呈。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从“送戏下乡”到“村歌村晚”,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明乡风劲吹田野,提振了乡亲们的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守护乡村的根和魂,就要在厚植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赓续农耕文明、推进移风易俗,让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文化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枝繁叶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古树、祠堂、山歌、民俗……乡亲们身边的景和事,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最能引起共鸣。像北方的泥塑面雕,南方的饭稻羹鱼,都与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挖掘和涵养乡土文化,要从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入手,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文化种到心坎里,让那些记忆里的乡愁重新焕发生命力。

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依托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村民广场等载体,为乡亲们开展活动提供更多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形式,比如采用云上课堂、积分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种形式,创设多元场景,发挥乡贤作用,引导邻里乡亲守望相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以文明乡风引领和美乡村。

让乡土文化这棵大树更加根深叶茂,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是重要路径。乡村独有的历史印记、特色文化,可以变成产业振兴的源头活水。这几年,不少乡土内容的短视频十分红火。前不久抖音发布的《乡村文旅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乡村内容数超4.59亿个,播放量同比增长65%,引来415亿次的点赞,乡村文旅打卡地达15.17余万个,乡土文化的魅力可见一斑。通过深度挖掘、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广袤乡村许多老乡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滋润。

看山望水忆乡愁。无形的文化,联结着有形的田园、村庄,将乡亲们牵系在一起。“种”好、培育好乡土文化,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有鱼)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