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中秋佳节,细数“嫦娥奔月”

2022-09-10 15:51:43

黄国畅 胡煦劼 屠海超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何亮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亮节、团圆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等民俗,更是流传了不少神话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嫦娥奔月。


【资料图】

而让这一神话传说走进现实的,正是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这里,航天工作者们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启航:“零窗口”发射实现可控撞月

“如果你保证火箭在‘零窗口’成功发射,我保证一定实现嫦娥一号可控撞月!”这是当时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与时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的一个约定。

这个约定,在2007年的夏秋之际,曾经是那么鼓舞人心。

原来,发射嫦娥一号与发射其他卫星不同,对发射时间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对它而言,窗口的第1分钟和窗口最后的第30分钟,差别是相当大的,因为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如果第1分钟这个时刻没发射,再过30分钟打,地球就已经转了30分钟。为了追这30分钟,嫦娥一号就要多消耗120公斤燃料。况且,所消耗卫星燃料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嫦娥一号的工作寿命。

为此,西昌发射场各系统工作人员在星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各个环节,都全力追求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缺陷、零遗漏,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天边升起了绚丽的晚霞,嫦娥一号成功实现“零窗口”发射,奔向月球。

正是由于“零窗口”发射省下了准备用于轨道修正的120公斤燃料,嫦娥一号在完成预计1年寿命后,又继续运行了4个月,并利用多余燃料做了大量试验,最后在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超长服役并完成大量拓展性试验后,实现我国第一次可控撞月。

远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10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国探月第二次远征启程。

静谧的山谷间,强烈的灯光照射着群山环抱着的长征火箭。人们屏着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发射场,期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10、9、8、7……3、2、1,点火!” 18时59分57秒,01指挥员洪亮的声音,从山谷间骤然响起。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搭载着嫦娥二号精准入轨。

此时,天已全黑,激动的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群山颤动,大地轰鸣,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拔地而起,再探“月宫”。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射,“嫦娥姑娘”身边还带了一只心爱的“宠物”——“玉兔”。就是这只“兔子”,承担起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的重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从西昌发射场一飞冲天,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让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在太空中迈得更稳更远。

接力:西昌到文昌,奔月梦想生生不息

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誉;文昌,海南岛最东端,一处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一飞冲天。约2200秒后,火箭搭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那一天,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接过西昌发射场接力棒,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同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实现圆满收官。

嫦娥奔月,从西昌到文昌,见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能力的拓展,也见证中国航天整体能力的跨越。

未来,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将按照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先期开展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论证建设和布局。“嫦娥奔月”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